同事又來蹭車下班?
領導又塞額外任務?

這屆年輕人終于找到了體面說“不”的密碼。
最近爆火的“三明治拒絕法”,成了無數(shù)職場新人告別窩囊、守住邊界的救命稻草。
它不是虛偽套路,而是高壓社交中一份難得的自保智慧。
看看現(xiàn)實中那些憋屈:明明忙到飛起,同事一句“幫帶杯咖啡唄”就得跑腿;領導臨時加任務,支吾半天還是得熬夜硬扛。
拒絕太難了——直說不怕得罪人?
委婉推脫又被當耳旁風。
“三明治拒絕法”妙就妙在把硬骨頭裹上了軟糖衣。
第一句共情拉近距離:“寶寶還沒忙完啊真心疼”;中間干脆利落亮底線:“我真不行”;末了遞個臺階保持體面:“先撤了加油哦”。
三步下來,拒絕的意思扎扎實實傳到了,對方還不至于下不來臺。
有人說這技巧油滑虛偽。

可現(xiàn)實中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?
面對半生不熟的同事、點頭之交的客戶,撕破臉根本不值得。
三明治的精髓是守住內(nèi)核:理解可以有,場面話可以說,但拒絕的底線必須清晰堅定。
這哪是耍花腔?
分明是在人情世故的鋼絲上,給“自我”劃出安全區(qū)。
看看那些試用效果就知道:拒了搭便車請求,同事照樣笑著打招呼;推掉分外工作,領導轉頭找了更合適的人。
維系表面的和諧,省下的是自己的時間精力。
不過也別指望它萬能。
碰上小心眼的領導,三明治再漂亮也可能被記恨——拒絕本身就被當成挑釁。
對真心朋友玩這套更傷感情,親密關系需要的是坦誠而非奶油話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