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是這樣的,武漢大學一名大二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孫毅杰,在航班上聽到廣播求助,一名女乘客頭暈、手腳發麻。孫毅杰立馬站出來施救,初步檢查后,發現情況危急,他迅速與機組人員配合,喂糖水、安撫情緒,并全程陪伴,直到飛機落地送醫。這波操作,堪稱教科書級別,本應得到全網的點贊,可沒想到,爭議來了。

有網友開始質疑:“你行醫證呢?沒有證你怎么敢隨便給人看病?”這話一出,立馬引來了另一波網友的反駁:“救命關頭,你能袖手旁觀嗎?人家是醫學生,專業知識擺在那兒,不比某些人強多了?”“這要是有證,早就是醫生了,還用得著坐飛機?”
這波爭議,說白了就是網友的“雙標”在作祟。當施救者是普通人時,大家紛紛點贊;可當施救者是醫學生,就有人開始用“專業”標準來要求,甚至雞蛋里挑骨頭。要知道,急救現場可沒有那么多時間讓你去考證件,生命可貴,爭分奪秒才是關鍵。
其實,醫學生在飛機上救人,是值得肯定的善舉。他們用所學知識挽救生命,體現了醫者仁心。而網友的質疑,也反映出社會對急救行為認知的差異。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學習急救知識,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,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質疑。
那么,各位讀者,你們怎么看這件事呢?醫學生飛機上救人,到底該不該被問行醫證?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,咱們一起嘮嘮!